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29    次浏览
周一(10月17日)午后两市震荡回落,14:00后,B股指数率先跳水,截至收盘,大跌6.15%。凯马B、凌云B、汇丽B、大化B等个股跌停。A股受影响跟随下滑,沪指跌0.74%,深成指跌1.01%。B股向来有A股先行指标的说法。去年的“股灾”中,2015年6月5日B股指数率先见顶,6月8日,A股继续高歌猛进,上证指数涨2.17%突破5000点大关,B股却离奇大跌2.62%,当时这个反常并未引起狂热的投资者注意,之后A股终于在6月12日见顶,开始了三个月的暴跌行情。但华泰证券表示,B股对A股的实际影响不大,仅是心理层面的影响。该券商研报指出,上证综指总市值28万亿,深圳综指19万亿,B股总市值小,为1049亿,B股对A股的资金面影响甚微;B股和A股的投资群体存在差异,重叠度底,也许会在情绪面上影响A股,但影响力甚微。 针对去年股灾期间B股所谓的先行指标作用,华泰证券表示,我们认为B股转A股的潜在利好和美元12月加息是助推B股获得超额涨幅的重要因素。但实际上B 股市场15年下半年的暴涨并无基础,12月突然下跌是B股前期累积巨大涨幅后的调整。本次B股和A股都处于一个寻底的过程中,B股的下跌不会带领A股的下跌。 B股和A股的走势关系由于A股的流动性好,参与者多,市场反应比较充分,因此B股一般要滞后A股反应。我们发现了自从2001年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以来,B股的平均折价率(等于同一家公司 B 股价格/A 股价格) 严格地围绕历史平均折价率47.3%(为2001年以来的历史平均)上下波动。其次,若在牛市期间,B股的平均折价率会上升(例如 2009年的反弹行情和14年底开始的5000点行情),在熊市期间往往会下降。这表明B股是落后于A股产生波动的。B股和A股投资者结构差别很大B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A股大不相同。2015年年报显示,101只B股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,有216位自然人。 虽然A股机构持股比例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差别,但根据我们之前《中美投资者结构》的测算,A股机构持股比例55%左右。且B股的散户主要是境内持有外币的自然人,A股B股的投资者结构差别很大。“周一午后,在B股暴跌的拖累下,A股出现了一波急跌,到收盘为止两市下跌个股达2100余只,空头趁大伙松懈之际又是一记迎头闷棍!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波杀跌异象呢?大部分观点把矛头指向了汇率的进一步下跌。今日,在岸、离岸人民币双双大跌,在岸人民币更是开盘跌破6.73,目前报6.7331,刷新6年新低!而B股正是使用外汇计价,因此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可能诱发了资金的出逃。更有人指出,去年6月与12月,A股还在高位盘整的时候,B股就先于A股见顶,出现毫无征兆的离奇大跌,由此推测B股异动乃是A股大跌前的先行指标。如此一来,A股当前岂不是岌岌可危?这种市场观点略显过分悲观,广州万隆认为,当前汇率制度下,再出现股汇双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而我们此前也一直强调,在国家队高度控盘与增量资金难以进场叠加的背景下,股指只会保持区间震荡。上周五A股已经实现了年内最多的七连阳,而周末又未见重大利好出台,部分投资者获利离场,出现小跌正常不过,我们无须惊慌失措。那么,这根小阴线过后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?我们一再强调,大盘目前的系统性风险较小,因突发性利空压制了指数就是我们低位吸货的好时机。当前行情个股分化严重,对于强势股,往往在大盘盘整或者小涨时一路走高,根本没有上车机会,只有大盘表现略欠,部分投资者过于慌张抛出手中持股才会让股价稍事休整,出现极好的低吸机会。因此,还是建议朋友们从以下两大方向出发:一个是股权变化(转让、借壳)的资本运作股,新型炒作层出不穷,热点有望得到延续;另一个则是债转股概念,超预期的落地使整体仍有提升空间。目前看来,两大方向虽然依旧是市场的主要风口,但板块内分化已经相当严重,因此建议朋友们应该深度结合国企混改、主力控盘程度等方面再去精选个股。总结一句话:今日盘中的急跌目前来看,还不足以对市场形成巨大恐慌,上周的普涨之后今日出现的震荡也算合理,市场整体还在我们持续强调的震荡格局中运行。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,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